出于提高生产过程可控性、掌握产销流程的需要,智能工厂应运而生,迅速发展。然而,尽管目前大多数智能工厂都已做到了自动化、智能化生产,却遭遇了“订单荒”。之所以出现这一困局,主要原因在于缺乏灵活准确的市场对接。
在这个做什么都要冠以“智慧”之名的时代,似乎自动化、智能化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法宝。但是在生产制造领域,目前面对的最大问题不仅仅是生产方式的落伍,在与客户对接、寻找订单、产品交付上,目前的工厂依旧沿用的是传统的寻找经销商、按批量生产。这种经营理念,已经难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了。
批量化、规模化得生产方式,只能适用于过去供给不足的情况。然而如今,随着物质供给的不断丰富,工厂如果再经营这种大批量品种,不但难以在市场上做出名堂,同时还要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
对于工厂经营者来说,为什么不选择差异化竞争路线,提供非标、定制化产品?
综合市场信息来看,如今在机械设备、汽车领域,很多都是进口的,一旦出现零部件损坏,就要从原厂购买备件。然而工厂的供应链反应速度很慢,从下单到收货的周期大概要半年,而这些非标零部件往往是急件,如果不能迅速生产,势必会影响客户的生产经营活动。
另外,在报价方面,由于这些非标产品鲜有工厂生产,因此原厂家可谓是“一家独大”,完全凭主观判断对产品进行定价。
再者,即便是市场上有一些小工厂愿意接单,但是这些工厂的精度难以保证,服务意识也不高。一些小批量的订单客户也不敢催单,生怕被“砍单”。
这些,才是如今制造领域的最大痛点。对于智慧工厂建设者来说,这也是一个极为庞大的市场。
智慧工厂本意上是利用物联网技术、设备监控技术来提高生产过程的可控性、掌握产销流程。但是智慧工厂的侧重点在对工厂内部的智慧化改造,很少有经营者会将精力放在“如何寻找订单”这一类问题上。或许智慧工厂建设者们一开始就假设“订单是充足”的吧,因此也就忽略了与市场的对接。
但是从如今智慧工厂发展的情况来看,自动化、智能化生产是做到了,但是就是接不来订单,这岂不很搞笑?因此,前瞻产业研究院认为:智慧工厂发展到当下,需要解决的是工厂与客户的对接问题。
利用信息技术,将采购商与工厂对接起来,整合分布广泛的小规模工厂,统一非标领域的供给端与需求端。具体手段,可以打造一个双方对接的互联网平台,采购商、客户随时在平台上下单,后台接单的工厂按照客户要求进行生产。
只有在接单渠道通畅的情况下,对工厂进行智慧化改造才有意义,至于将来是引入人工智能技术改善工艺,还是优化供应链体系,都是后话。
据《中国智慧工厂建设运营模式与发展规划分析报告》的分析,当下智慧工厂的设计方案仍旧过于强调对内部的改造,如何与市场、与客户对接,仍旧是短板。
文章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