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次工业革命席卷全球,在工业4.0背景下,生产信息化、智能化、自动化已成为众多制造企业转型升级的风向标,因此我国制造企业实现精益化管理更必是蓄势待发。与此同时,机器人红利的不断释放,也正在为装备制造企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机器换人”逐渐成为制造业转型风向标
[制造行业机器换人]
用人成本持续增长和招工难是企业纷纷选择“机器换人”的重要原因。数据显示,从2004年到2013年的10年间,中国制造业从业人员的平均工资增长了3倍,年平均增幅为15%。高危、重复、繁重、特种作业用工荒和低端劳动密集型企业用工荒使机器人计划遍地开花。
在人口红利逐渐消退,生产制作成本日益高企的情况下,使传统制造企业原本就小的利润空间被严重挤压,“机器换人”成为制造企业转型升级和增加新经济增长点的重要举措。而“机器换人”对制造企业最直接最“明显”的效用就是缓解企业招工难的问题,并通过高效率的自动智能化生产,节约制造成本,从而全面提升生产效率、产品质量,降低人工成本、能源消耗,改善生产环境,达到‘无人化’,最终实现企业效益成倍数式的增长。
徐福记从最初的小规模机器换人到2008年加速技术改革后平均每道工序逐渐减少3-4人,而一条生产线需增加产量时,用工人数能从1300人降到700人,每月能节省人工成本达156万元。
林旺达鞋业投资50万购买了40多台缝纫机器人,每台机器人12000元比普通缝纫机价格昂贵6倍,但在工人数量不增减的情况下,每月产量从5万多双跃升至9万双,每月利润也从20多万增加到40多万。
将“机器换人”与生产线的硬件进行同步规划,使先进生产技术纳入到整套生产管理体系中去,能有效实现人员、机器、设备的资源配置效益最大化。
机器人推动精益自动化生产模式升级
[机器换人产业升级]
美的集团从多年前就已经开始研究以机器人为主的自动化生产技术,迄今投资已经超过亿元。目前美的很多产品生产线中都应用了机器人,美的洗衣机部门今年以来又完成了5台50公斤级机器人联动协调控制,多条生产线24小时连续生产开始成为现实。在美的生产线上,很多半成品的抓举、运输过程都是由自动机械完成操作,一些上螺丝、焊点等需要高度精细和高频率重复的环节也逐渐开始引入这些自动设备。
2014年美的集团预计收入规模与2010年相当,但员工人数为12万人,比2010年减少40%。星星家电集团一条生产线进行自动化改造后,同样的生产时间内产量由1000台提升到1700台。
由于近年来人工成本不断上涨,同时对产品制造过程中的柔性化需求越来越高,而机器人能够更精确地对一些工序进行加工,保障产品质量,因此应用机器人投入生产线的制造业企业越来越多,机器人的适用范围也将逐步扩大;生产线的自动化升级不是简单地为了节省人力,而是为了实现智能制造及精益生产,解决原来生产制造规划遇到的柔性制造困难,以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在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生产线中劳动密集、技术含量低的环节,利用机器替代人工,提高产业精益自动化水平,利用机器手、自动化控制设备或流水线自动化进行智能技术改造,已成为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最佳选择。
“机器换人”迈向精益管理实施精品战略
[机器换人迈向精益管理]
“机器换人”并不限于使用机器人,凡是用自动化、智能化的设备代替人工都可以归入“机器换人”的范畴。“机器换人”并不是不要人,而是把人放到更有用的地方,让机器和人都能发挥最大的效用,这与精益生产模式可谓是如出一辙。而“精益思维”的核心就是以最小资源投入,包括人力、设备、资金、材料、时间和空间, 创造出尽可能多的价值,将精益化管理概念融合“机器换人”并不是单纯的硬件或软件的升级,而是需要在设备管理、软件管理、生产控制管理、资源管理、人力管理等各个层面的整体提升。所以,实现“机器换人”,不仅能带来劳动力减少的单一效应,而且能够帮助企业建立精益生产管理模式,以装备更新促进管理创新,在作业流程中合理安排人、财、物,减少浪费,提高效益。而完善的精益管理模式,出色的管理人才,再配合先进的生产设备,定能给企业创造更大的财富。
未来的精益制造并不是人多与少,精益制造的含义是减少浪费,其重要的支撑是人均产出效率的提升。以前是16秒,现在是12秒以内,效率的提升是核心与重点。以后无人化、自动化是精益制造唯一的出路,其含义是用自动化的设备来代替人工。比如搬送压缩机、整机打包、贴商标、注塑件飞边等等,现在都使用机械手代替。 “机器换人”半自动化和自动化的生产方式是制造企业批量生产特点下的有效改进,更是精益管理的一种方法。
精品战略核心就是“机器换人”自动化生产模式与精益管理的高效利用资源理念结合,以全局规划、技术创新、品质管控、智能制造为目标,使产品达到满足消费者体验的核心,是支撑溢价的价值创造系统。以精品战略指导企业运行的每个环节有助于加快结构调整步伐,提升产品竞争力和创效能力,直面市场以实现转型升级。
传统制造业应积极迎接变革之大时代
[传统制造业的机器换人]
就目前而言,仍有众多中小制造业企业对能实现自身生产变革的需求不清晰,企业发展方向不明确,导致其对于借助“机器换人”实现转型升级的措施思虑重重,尤其关注实施“机器换人”后的回报周期、是否能快速收益、机器人企业技术质量审查是否过关等问题……如此种种皆使制造业企业实现精益管理、智能化生产举步维艰;换言之,制造业企业的市场需求与机器人企业的研发创新成果缺乏有效的无缝对接,且制造业企业对机器人市场了解不深入,质疑窦生,导致众多中小制造业企业的转型升级、生产改革停滞不前。
而日前国际机器人联合会发布数据显示,2014年全球共售出25万台工业机器人,中国市场的销量约为6.78万台,且同比保持连续数年的高速增长;另一方面,国家先后出台各项引导新兴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各项信息表明,“机器换人”已是大势所趋,信息时代基于大数据的背景对于制造业生产模式的再造以及转型的冲击是巨大的,构建精益模式下的“机器换人”才是制造业企业的明智选择,通过精益管理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逐步健全科学高效的管理体系,精益思维与“机器换人”紧密结合,使精益管理理念、技术和方法得到深化应用,达到最优生产模式,最终高效运作成果能有效转化;制造业企业需转变传统观念,借势“机器换人”的浪潮,坚定改革的信心,迸发出迎合“互联网+企业”的创新升级源动力,实现企业从传统劳动密集型转化为智力密集型,迈向精益管理。
总结
“机器换人”是持续投入的过程,精益的转变也不是简单的管理方式的转变,而是从上到下思维方式和企业文化的转变,制造业企业要抓住机遇,深度融合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提高制造的硬实力和影响力,必须要有长远的眼光和打持久战的耐心。